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海立来说,各类创新都是企业的 “生命线”,创新已成为推动海立发展的核心动力。海立在创新的征途上一路奋进,每一次探索、每一项变革,都凝聚着海立人的智慧与勇气。愿我们的 “企业创新” 专栏为你打开一扇创新之窗,一同探寻海立创新背后的故事,汲取奋进力量,携手迈向未来无限可能。  
  一场订单引发的 “化学反应”

  引言
  2025 年春,上海海立中野冷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海立中野”)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 通过公开招投标系统,由销售中心华南营业所总代表顾俊炜代表公司赢得沃尔玛32家在华商超2000多台冷柜订单,这一订单量占其2025年年度销售目标的三分之一。然而,这份订单的意义远超商业数字本身:它不仅为企业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注入转机,更如强心针般激活了这家中日合资企业的组织活力,重塑了员工精神面貌。诚如,海立集团副总经理、海立中野董事长崔荣生说的那样:“这个订单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大门。它不仅是对我们技术实力和团队凝聚力的认可,更让我们在重塑品牌价值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海立中野正以这份订单为起点,加速推动战略转型与组织升级,朝着‘陈列柜行业金字招牌’的目标扎实迈进。”
  战略引领从“生存危机”到“破局之战”
  三年规划中的关键落子。在海立中野 2025 年发布的三年发展规划中,“2025 年大幅减亏、挑战扭亏”被列为核心目标之一。这份由总经理徐军主导制定的战略文件明确指出,公司需通过“市场订单的持续获取”、“核心团队的搭建”、“研发能力与速度的持续改善”等八大举措实现转型。沃尔玛订单的获得,恰是这一战略的精准落地——作为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对供应商的综合实力要求极高,进入其供应商目录并赢得大单,不仅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来源,更标志着海立中野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得到认可。
  中高端定位的战略坚守。海立中野始终坚持“Nakano”中高端品牌定位,目标成为陈列柜行业的“金字招牌”。这一战略在沃尔玛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沃尔玛对冷柜的展示面积、通透性、节能环保性能提出了严苛要求,而海立中野通过半圆弧造型设计、蒸发器优化等创新方案,不仅满足了客户需求,更借此提升了产品技术含量。技术开发部科长唐延军表示:“沃尔玛的订单让我们跳出了传统日式冷柜尺寸小的局限,迫使我们在大制冷量、大展示面积产品上实现突破,这正好契合公司逐步向高端市场迈进的战略方向。”
  国际化布局的重要一步。根据海立中野的企业定位,其目标是成为 “日本中野辐射中国、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的制造基地”。沃尔玛作为全球 500 强企业,其订单不仅带来了直接的销售增长,更成为海立中野拓展国际视野的窗口。运营总监刘文成指出:“通过与沃尔玛的合作,我们学习了国际巨头的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标准,这为我们未来开拓东南亚市场,甚至重返日本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


  团队重塑从“士气低迷”到“斗志昂扬”
  “作战室”里的攻坚精神。接到沃尔玛订单之初,生产计划科长徐莉群的第一反应是“完成不了”——机种多、量大、特殊配件无库存、采购周期短等难题摆在眼前。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公司专门成立“沃尔玛作战室”,部长以上管理人员及相关责任人每日召开问题解决会,推行“当日事当日毕”的工作机制。制造中心总监徐荧回忆:“那段时间,作战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各部门主动认领问题,并为解决问题积极提供帮助,这种凝聚力是空前的。”徐荧感慨道,“最明显的是员工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全员参与的“逆袭”之路。订单的完成离不开各部门的协同作战,技术人员为缩短开发周期,打破传统“整套图纸交付”模式,按采购和制造周期分阶段开发,NCT 编程与设计同步进行;制造部员工加班加点应对前道加工难题,数控冲床和激光切割机的重新编程耗费大量工时,却无一人抱怨;销售团队为确保春节前交货,利用个人人脉协调物流,放弃休息时间押送货物。正如总经理徐军所说:“这个订单让我们看到了员工的潜力——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时,没有什么不可能。”
  4月18日,公司党支部委员会联合总经理室发出《以客户为中心,全力以赴完成沃尔玛订单交付》倡议书,号召技术部门 "打好头阵" 缩短设计周期、销售部门 "实时跟进客户需求"、制造与品证部门 "严把质量关",并特别强调 "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融入订单攻坚各环节"。这一倡议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精神面貌的“脱胎换骨”。2022至2024三年亏损曾让海立中野员工士气低落,但沃尔玛项目却让原本低落的士气有了改观。制造中心每天召开白板会议调整生产计划,员工主动参与度极高;月例会上,总监亲自讲解订单进展和质量安全,员工关注度空前。“以前开会大家眼神涣散,现在个个都盯着数据问进展。”徐荧感慨道,“最明显的是员工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这种变化直接体现在沃尔玛的反馈中:湖南娄底和福州长乐两家门店的供货安装获得客户好评,为后续订单奠定了信任基础。



  日方支持从"技术输出"到"文化融合"
  资深专家的现场赋能。2025 年 4 月,日本中野冷机派遣技术总监关山博幸入驻海立中野,这位拥有 30 多年技术设计与售后经验的专家,带来了日本总公司的全力支持。前期已有两位日本技术专家驻厂指导,关山本人更是亲自到沃尔玛门店现场指导安装,用漫画形式标注安装瑕疵,消除语言障碍。“这种‘手把手’的指导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传递了日本企业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技术开发部科员孙可可表示,“我们学会了如何从用户痛点出发做研发,这是最宝贵的经验。”
  在沃尔玛订单的蒸发器设计攻坚中,日本中野冷机派遣的技术专家团队不仅提供设计方案,更引入了日本总部的 "工时测算体系"—— 通过对 NCT 编程、部件加工等环节的时间动作分析,将原本需要 48 小时的半圆弧部件加工工时压缩至32小时,效率提升33%。这种精细化管理方法同步应用于整个生产流程,制造中心数据显示,沃尔玛项目的单位产品工时较传统工艺降低 22%,为后续量产奠定成本优势。
  技术体系的深度融合。在沃尔玛订单中,海立中野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是半圆弧造型冷柜的蒸发器设计——底部空间有限,需在非圆弧结构中实现同等换热面积。日本专家与中方团队共同研发,通过优化排管方式和材料选型,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还实现了成本控制。这种合作模式还推动了海立中野技术体系的升级:“我们借鉴了日本中野的模块化设计思路,现在开发的可拆分机组,维修时无需停机,这在行业内是领先的,” 唐延军介绍道,“这些技术储备未来将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理念的本土化实践。关山博幸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日本企业的管理理念。他坚持“现场主义”,强调“不走入现场就是纸上谈兵”,这与海立中野推行的“干中学,事上见”不谋而合。在他的影响下,公司形成了“问题不过夜”的工作作风,各部门主动打破壁垒协作。“以前部门间可能存在推诿,但现在为了沃尔玛订单,销售、技术、制造每天都在对接,这种跨部门协作的顺畅度是前所未有的,”运营总监刘文成评价道。

  人才培养从"经验传承"到"体系化建设
  "项目制培养的“实战练兵”。海立中野推行“青年突击队”项目制培养模式,46 名青年员工中80%参与了沃尔玛订单项目。这些年轻人被分配到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在实战中学习。技术开发部的孙可可是突击队成员之一,他负责半圆弧冷柜的结构设计:“从图纸到样品再到量产,每个环节都遇到挑战,但前辈和日本专家手把手带教,让我在三个月内成长了过去两年的经验。”这种“干中学、事上见”的模式,使青年员工快速掌握了核心技能。
  跨部门协作的“能力升级”。沃尔玛订单要求各部门高度协同,这种压力转化为员工的能力提升。生产计划科长徐莉群需要协调技术、采购、制造等多个部门,“以前只关注生产排产,现在要考虑物料采购周期、技术开发进度,甚至物流配送,全局思维得到极大锻炼,”她说。制造中心的员工则学会了精细化排产——根据交货期优先级安排生产,这为公司未来应对多品种小批量订单积累了经验。
  国际化人才的“储备布局”。海立中野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心”。沃尔玛项目中,与日本专家的合作、对国际标准的适应,为员工提供了国际化视野。技术总监关山博幸有意识地培养中方团队,不仅传授技术,更分享日本中野的研发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我们计划用两年时间,通过类似沃尔玛这样的项目,培养出多名具备国际视野的核心人才,”徐军表示,“这是公司未来走向全球市场的基石。”
  沃尔玛订单能够成功获得并让第一期货物顺利交付,本质上是海立中野 "双股东协同战略" 的落地验证——日本中野的技术基因与海立集团的管理优势形成化学反应,不仅解决了订单交付难题,更构建起 "质量-效率-成本" 的三角竞争模型。正如总经理徐军所言:"股东的支持不是简单的资源投入,而是将海立中野嵌入中日两国制冷产业的生态网络,这种体系化赋能才是我们重塑行业地位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股东协同效应的持续释放,这家老牌合资企业正以沃尔玛订单为支点,撬动其 "陈列柜行业金字招牌" 的战略蓝图。


  成果与展望从"扭亏为盈"到"二次创业"
  经营数据的显著改善。沃尔玛订单直接推动了海立中野的业绩提升:2024 年公司销售冷柜4500台,2025年目标5800台,而沃尔玛一家就贡献了2000多台。更重要的是,订单带来的规模效应降低了成本,2024 年海立中野已实现大幅减亏,2025年向扭亏为盈目标稳步迈进。“这个订单让我们看到了规模经济的潜力,”刘文成分析道,“集中采购使部分零部件成本下降15%,生产效率提升20%,这些改善将持续影响后续经营。”
  行业地位的重新确立。赢得沃尔玛订单不仅是商业成功,更是行业影响力的证明。海立中野借此进入沃尔玛供应商子目录,并通过项目展示了技术实力,吸引了更多头部客户关注。“现在一些大型商超主动联系我们,”销售中心副总监沈晓峰表示,“沃尔玛的背书让我们在中高端市场的话语权显著增强,这为实现‘陈列柜行业金字招牌’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二次创业的坚定信心。总经理徐军提出“3年内再造一个海立中野”的目标,沃尔玛订单成为这一进程的催化剂。公司正以订单为契机,全面推进战略落地: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大尺寸冷柜研发;完善人才梯队,通过项目制培养核心团队;深化中日合作,引入日本中野的精益管理体系。“三年前我们可能还在为生存焦虑,现在通过沃尔玛订单,我们看到了清晰的未来路径,”徐军充满信心地说,“海立中野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成为陈列柜行业的‘金字招牌’。
    结  语
  一个订单的“蝴蝶效应”
  海立中野与沃尔玛的合作,看似是一次普通的商业交易,实则是一场深刻的组织变革。它不仅带来了业务增长,更重塑了员工信心、激活了组织活力、验证了战略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中日双方的文化融合、技术互补、管理协同,为合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本。正如关山博幸所说:“20 多年前海立中野成立时,中国商超市场刚刚起步;20 多年后,我们要抓住新生代崛起的机遇,用沃尔玛订单作为新起点,重新定义行业标准。”这只“蝴蝶”扇动的翅膀,正在引领海立中野飞向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