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代制冷剂与三代制冷剂的核心差异
1. 环保性与政策驱动
四代制冷剂(如R1234yf、R1234ze等)ODP(臭氧消耗潜能值)为0,GWP(全球变暖潜能值)极低(通常<1),是《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明确的长期替代方向,环保性显著优于三代制冷剂。
三代制冷剂(如R32、R410A等)虽ODP为0,但GWP仍较高(R32的GWP约675),面临配额削减和长期淘汰压力(如中国已对三代制冷剂实施生产、消费配额管理)。
2. 市场节奏
四代制冷剂:2028年起专利陆续到期,但量产需时间(设备投产、工艺磨合),2030年前仍以高价小规模应用为主,普及需至2030年后。
三代制冷剂:短期仍是主流,但配额逐年缩减,2030年后逐步被四代替代,但其性价比优势可能延缓替代进程。
二、三代、四代制冷剂价格
三代制冷剂 R32 的价格受配额政策、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近期呈现上涨趋势。据卓创资讯消息,2025年8月4日,浙江主流大厂制冷剂R32出厂报价为59000元/吨。
四代制冷剂目前主要由欧美企业如霍尼韦尔、科慕等主导。其价格因具体品种和市场情况而异,如欧洲市场上R1234yf单吨售价约为40万元人民币。国内市场方面,根据股吧消息,联创股份第四代制冷剂目前市场售价约为36万/吨。
随着2028年左右四代制冷剂专利陆续到期,国内企业产能释放,其价格有望下降。预计专利到期后,采用氯碱原料一体化生产,成本可能在4-7.5万元/吨,外购六氟丙烯生产,成本在5.5-13.5万元/吨,加上合理利润,销售价格可能在8-10万元/吨左右。
三、前瞻预测
四代制冷剂因技术和原料限制,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即使量产也难以与三代产品“平价竞争”,但其环保属性决定了长期替代趋势不可逆转。
三代制冷剂在未来5年(2025-2030年)受配额收紧和替代滞后影响,存在价格冲击10万元/吨的峰值机会;2030年后随四代制冷剂普及,价格逐步回落至6-7万元/吨的合理区间。
企业对四代制冷剂的推广节奏取决于政策强制力与成本性价比的平衡,短期来看,三代制冷剂仍是利润核心,长期则需向四代转型。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