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冷机组中,众多组件协同工作,保障着制冷过程的高效稳定运行。其中,气液分离器、储液器和油分离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各自承担着独特的功能,共同维护着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转。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重要作用。
一、气液分离器
在制冷机组运行过程中,压缩机是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送入冷凝器进行冷却。然而,若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会引发“液击”现象,会对压缩机造成严重损害,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气液分离器被安装在压缩机的吸气管道上。它的主要功能是分离气态和液态制冷剂,确保只有气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未完全蒸发,气液混合的制冷剂会流回气液分离器。

气液分离器底部设有回油孔,这是为了保证冷冻机油能顺利返回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冷冻机油起着润滑压缩机运动部件、减少磨损、密封和冷却等重要作用。如果液态制冷剂过多,会稀释冷冻油,降低其润滑性能,进而损坏压缩机。回油孔上安装有过滤网,它能拦截系统内的各类杂质,如压缩机机械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以及焊接过程中因操作不良残留的氧化皮或焊渣等。这些杂质若进入压缩机,会加剧压缩机的磨损,影响其正常运行。

不过,如果杂质在过滤网上积累过多,会堵塞过滤网,导致冷冻机油回流受阻。这会使压缩机工作温度上升、高压压力偏高,还容易触发过热保护机制。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压缩机可能因缺乏润滑油而过热甚至烧毁。所以,当压缩机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要检查系统内冷冻机油的状态。若发现杂质过多,在更换压缩机的同时,对于大型多联机组,推荐直接更换气液分离器,而非进行清洗。
气液分离器常见的故障:
顶部结霜:气液分离器进口堵塞(异物或焊接不当),导致制冷剂流动受阻,液态制冷剂凝结成霜。
顶部结露,底部结霜:内部过滤网或油路堵塞,影响气流或油循环,引发异常冷凝。
凉而不结露/霜,压缩机吸入口结“白毛霜”:制冷剂过多,未完全蒸发,在压缩机吸入口形成霜冻。
进管温度高于出管温度:系统带液运行,液态制冷剂未充分蒸发进入气液分离器,导致温度异常。
二、油分离器
油分离器的主要功能是将从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汽中的润滑油与冷媒进行有效分离。压缩机在运转期间,若大量润滑油伴随冷媒被输送出去,会导致压缩机内部润滑不足。润滑油在压缩机中起着润滑、冷却和密封等关键作用,缺乏润滑油会使压缩机轴承过热损毁,出现“烧轴”现象,严重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物理过程,包括重力沉降、惯性碰撞、过滤和离心分离等几种常见方式:
重力沉降:这是最简单的油分离方法。当含有油滴的气体或液体进入较大的空间时,由于油滴比周围介质重,在重力作用下,它们会逐渐沉降到容器底部,从而实现油与介质的分离。
惯性碰撞:在一些油分离器的设计中,气流会被导向一系列挡板或纤维材料。由于油滴的动量较大,当气流改变方向时,油滴无法跟随气流快速改变,就会撞击到挡板或纤维上,并附着在其表面。
过滤:通过使用特定孔径的滤网或滤材,可以让气体或液体通过,而将油滴截留。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精细分离的情况,能有效地去除较小的油滴。
离心分离:利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来分离油滴。在这种装置中,含有油滴的介质被加速旋转,油滴由于密度较大,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被甩向外侧,从而与中心部分的净化介质分离。







18273191781
bao@hvacr.cn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