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压报警常见原因参考
冷却水(或空气)流量偏小
原因:冷却水或空气是带走压缩机冷凝热的关键介质。当流量偏小时,单位时间内能够带走的热量减少,无法及时将压缩机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热量在冷凝器中积聚,导致冷凝温度升高,进而使冷凝压力升高,触发高压报警。例如,在水冷系统中,如果水泵故障导致冷却水流量降低,或者风冷系统中风机转速变慢,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冷却水(或空气)温度偏高
原因:冷却水或空气的温度过高,会降低其与冷凝器之间的换热温差。根据热传递原理,温差越小,换热效率越低。即使冷却介质流量正常,但由于换热不好,仍然无法有效带走压缩机的冷凝热,使得冷凝压力上升。比如,夏季环境温度高,冷却水塔的冷却效果变差,或者风冷冷凝器周围通风不畅,都会导致冷却介质温度偏高。
系统内有空气
原因:在制冷系统安装、维修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使空气进入系统。空气是一种不凝性气体,不会像制冷剂那样在冷凝器中液化。空气会占据冷凝器的部分空间,导致冷凝面积减小,同时空气的存在还会在冷凝器内形成气阻,影响制冷剂的流动和换热,从而使冷凝压力升高。
制冷剂充注量过多
原因:在制冷系统充注制冷剂时,如果充注量超过了系统的正常需求,过多的制冷剂会以液体状态存在于冷凝器中。液体占据了有效冷凝面积,使得制冷剂蒸汽的冷凝空间减小,冷凝效果变差,冷凝压力随之提高。
冷凝器年久失修
原因:冷凝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传热面会积累污垢,对于风冷冷凝器,还可能吸附大量脏物。水垢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冷凝器的传热性能,因为水垢的导热系数远小于金属。污垢和脏物在传热面形成一层隔热层,阻碍了热量的传递,使得冷凝器无法有效地将热量散发出去,导致冷凝压力升高。
二、低压报警常见原因参考
膨胀阀开度小了
原因:膨胀阀是控制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流量的关键部件。当膨胀阀开度过小时,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的流量减少。蒸发器内的制冷剂不足,无法充分吸收蒸发器周围环境的热量,导致蒸发压力降低,从而引发低压报警。
制冷系统缺少冷媒
原因:制冷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如管道连接处密封不严、制冷剂管路破损等。随着制冷剂的减少,系统内的压力也会下降,当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就会触发低压报警。
毛细管或者膨胀阀堵了
原因:制冷系统中可能存在杂质,如金属屑、油污等,这些杂质在毛细管或膨胀阀处积聚,会导致堵塞。堵塞后,制冷剂无法正常通过,进入蒸发器的流量急剧减少,蒸发压力降低,出现低压报警。
过滤器堵塞
原因:过滤器的作用是过滤制冷剂中的杂质,防止其进入系统其他部件。当过滤器使用时间过长或制冷剂中杂质过多时,过滤器会被堵塞。堵塞的过滤器会阻碍制冷剂的流动,使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减少,导致蒸发压力降低,引发低压报警。
内机风量不足
原因:内机风机故障、风道堵塞或风机转速过低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内机风量不足。风量不足会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使得蒸发器内的制冷剂不能充分蒸发,蒸发压力降低,从而出现低压报警。
蒸发器结霜严重
原因:蒸发器结霜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如蒸发风机风量不足、蒸发器太脏、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过多等。结霜会在蒸发器表面形成一层霜层,阻碍了制冷剂与空气的换热,导致蒸发器内的制冷剂蒸发不完全,蒸发压力降低,触发低压报警。

三、油压差报警常见原因参考
冷冻油油不够
原因: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冷冻油泄漏的情况,如压缩机密封处漏油、油管破裂等。当冷冻油油量不足时,曲轴箱内的油位下降,油泵无法吸到足够的油,导致油压降低,触发油压差报警。
油脏,造成油泵过滤器堵塞
原因:冷冻油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制冷剂、金属磨损颗粒等杂质的影响,逐渐变脏。脏油中的杂质会在油泵过滤器处积聚,导致过滤器堵塞,油泵的吸油和排油受到阻碍,油压降低,引发油压差报警。
油压差继电器失灵
原因:油压差继电器是一种用于检测油压差的保护装置,长期使用后,其内部的触点、弹簧等部件可能会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当油压差继电器失灵时,无法准确检测油压差,可能会误报油压差异常,触发油压差报警。
油泵发生故障
原因:油泵是建立油压的关键部件,其内部的齿轮、轴等零件可能会因磨损、断裂等原因出现故障。油泵故障会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无法建立足够的油压,从而引发油压差报警。
冷冻油里有大量冷媒
原因:在制冷系统中,如果制冷剂泄漏或系统运行异常,可能会导致氟利昂进入冷冻油中。氟利昂的存在会降低冷冻油的粘度,影响油泵的吸油和排油能力,导致油压建立不起来,触发油压差报警。
回液严重
原因:回液是指制冷剂液体未完全蒸发就回到压缩机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膨胀阀开度过大、蒸发器负荷过小等原因引起的。回液会使压缩机曲轴箱内的油温降低,油的粘度增大,同时大量的制冷剂液体还会稀释冷冻油,影响油泵的正常工作,导致油压降低,引发油压差报警。
四、压缩机热保护常见原因参考
回气量不足电机没有得到充分的冷却
原因:回气量不足可能是由于制冷剂不足、膨胀阀开度过小、过滤器堵塞等原因导致制冷剂循环不畅。回气量不足时,进入压缩机的低温制冷剂气体减少,无法有效地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导致电机温度升高,触发压缩机热保护。
电源电压不正常、缺相、电机过载
原因:电源电压不稳定、供电线路故障或压缩机负载过大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电源电压不正常或缺相。电源电压不正常或缺相会使电机的工作电流增大,产生过多的热量,同时电机过载也会加剧电机的发热,当电机温度超过热保护设定值时,会触发压缩机热保护。
冷凝压力太高等
原因:冷凝压力过高可能是由于冷却水(或空气)流量偏小、冷却水(或空气)温度偏高、系统内有空气等原因引起的。冷凝压力过高会导致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升高,同时压缩机的压缩比增大,电机负荷增加,产生更多的热量,容易引发压缩机热保护。
电机高温、排气温度过高
原因:上述各种因素导致的电机高温、排气温度过高,会使润滑油的温度升高,粘度降低,润滑性能下降。润滑油焦糊会产生杂质,进一步影响润滑效果,加剧压缩机的磨损和发热,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触发压缩机热保护。
五、制冷效果差常见原因参考
膨胀阀开启过大或太小
原因:膨胀阀开启过大时,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的流量过多,可能会导致蒸发器内制冷剂不能充分蒸发,出现湿压缩现象;膨胀阀开启过小时,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的流量不足,无法满足蒸发器的换热需求。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制冷效果差。
制冷系统堵塞不畅,或相关阀门未开或未开足、电磁阀失灵等
原因:制冷系统中的毛细管、过滤器、干燥过滤器等部件可能会出现堵塞,相关阀门如截止阀、电磁阀等可能未打开或未开足,或者电磁阀失灵无法正常工作。这些情况都会阻碍制冷剂的流动,使制冷剂无法正常循环,导致制冷效果下降。
制冷剂不够
原因:制冷剂泄漏是导致制冷剂不够的常见原因,如管道连接处密封不严、制冷剂管路破损等。制冷剂不足时,系统的制冷能力下降,无法达到预期的制冷效果。
压缩机内部结构故障
原因:压缩机内部的活塞、气缸、阀门等部件可能会出现磨损、损坏等故障,影响压缩机的压缩效率。压缩机内部结构故障会导致制冷剂的压缩比降低,排气量减少,从而影响制冷效果。

六、排气温度报警常见原因参考
吸气压力过低
吸排气压差过大,膨胀阀的开启度小吸气压力过低可能是由于制冷剂不足、膨胀阀开度过小、过滤器堵塞等原因引起的。吸排气压差过大时,压缩机需要做更多的功来压缩制冷剂。膨胀阀开启度小会导致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不足,蒸发压力降低,吸气压力也随之降低,同时吸排气压差增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升高,触发排气温度报警。
吸气温度过高
原因:吸气温度过高可能是由于膨胀阀开启度过大、制冷剂不足、吸气管过长或保温效果差等原因引起的。吸气管过长或保温效果差会使制冷剂在吸气管中吸收过多的热量,导致吸气温度升高。吸气温度过高会使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增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也随之升高,容易触发排气温度报警。
冷却水量不足或水温过高
原因:冷却水量不足可能是由于水泵故障、冷却水塔水位过低等原因引起的;水温过高可能是由于环境温度高、冷却水塔冷却效果差等原因引起的。冷却水量不足或水温过高会导致冷凝器的换热效果变差,冷凝压力升高,相应的冷凝温度也升高,从而使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升高,触发排气温度报警。
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空气)过多
原因:在制冷系统安装、维修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使空气进入系统。不凝性气体会在冷凝器中占据部分空间,影响冷凝效果,导致冷凝压力升高,排气温度升高,触发排气温度报警。
冷凝压力过高,相应的冷凝温度也高,引起排气温度升高
原因:冷凝压力过高可能是由于冷却水(或空气)流量偏小、冷却水(或空气)温度偏高、系统内有空气等原因引起的。冷凝压力过高会使冷凝温度升高,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排气温度超过设定值时,会触发排气温度报警。
七、蒸发器结霜严重常见原因参考
蒸发风机风量不足
原因:蒸发风机故障、风道堵塞或风机转速过低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蒸发风机风量不足。风量不足会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使得蒸发器内的制冷剂不能充分蒸发,导致蒸发器表面温度过低,水蒸气凝结成霜,结霜严重。
蒸发器太脏了,影响了蒸发器的换热
原因:蒸发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杂物等,导致蒸发器表面变脏。脏物会在蒸发器表面形成一层隔热层,阻碍了制冷剂与空气的换热,使得蒸发器内的制冷剂蒸发不完全,表面温度过低,容易结霜。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太多了,换热不充分
原因:膨胀阀开度过大或制冷系统控制故障,可能导致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过多。过多的制冷剂在蒸发器内不能充分蒸发,会使蒸发器表面温度过低,水蒸气凝结成霜,结霜严重。
工况温度太低,湿度太高
原因:当环境温度过低、湿度过高时,蒸发器表面的温度容易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蒸发器表面凝结成霜,如果工况持续不利,结霜会越来越严重。
八、制冷系统回油不好常见原因参考
回油过滤器脏堵、回油管路脏堵,导致油回不来
原因:回油过滤器和回油管路在使用过程中,会积累冷冻油中的杂质、金属磨损颗粒等,导致脏堵。脏堵会阻碍冷冻油的回流,使压缩机曲轴箱内的油量减少,影响压缩机的润滑和正常运行。
油分离器使用时间太长,效率下降
原因:油分离器是用于分离制冷剂蒸汽和冷冻油的设备,长期使用后,其内部的滤网、分离元件等可能会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油分离器效率下降时,无法有效地将冷冻油从制冷剂蒸汽中分离出来,导致大量的冷冻油随制冷剂进入系统循环,而回到压缩机的油量减少,影响压缩机的润滑。
吸气管路无回油弯,导致油储存在蒸发器或者其他气管管路
原因:在制冷系统设计或安装过程中,如果吸气管路没有设置回油弯,冷冻油在随制冷剂流动过程中,可能会在蒸发器或其他气管管路中积聚。这会导致回到压缩机的油量减少,影响压缩机的润滑和正常运行。
膨胀阀开度太小,吸气管制冷剂气体流速太低,无法把油带回压缩机
原因:膨胀阀开度太小会导致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不足,蒸发器内的压力降低,吸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流速降低。冷冻油在吸气管中依靠制冷剂气体的流动带回压缩机,流速过低时,无法有效地将油带回,导致回油不好。

九、压缩机吸气温度过高常见原因参考
制冷剂不足,制冷剂在蒸发器就已经过热了
原因:制冷剂泄漏是导致制冷剂不足的常见原因,如管道连接处密封不严、制冷剂管路破损等。制冷剂不足时,在蒸发器内就会提前蒸发完毕,导致吸气温度过高。
膨胀阀堵塞或者管路堵塞,造成蒸发器制冷剂不足
原因:膨胀阀或管路中的杂质、油污等可能会导致堵塞。堵塞后,制冷剂无法正常进入蒸发器,蒸发器内制冷剂不足,吸气温度升高。






18273191781
bao@hvacr.cn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