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于2025年5月10日至11日达成的联合声明,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最高叠加125%降至10%,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也从125%降至10%。同时,双方暂停实施其中24%的关税部分,暂停期限为90天。这一政策对制冷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制冷快报》记者采访数位业内人士,总结如下:

成本降低:
出口成本:此前美国对中国制冷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如空调和冰箱冷柜产品的关税普遍达到80%左右,致使中国制冷产品出口美国成本激增。如今关税大幅下降,出口成本将显著降低,企业利润空间得到一定恢复,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也会增强。
供应链成本:制冷产品部分高端零部件依赖进口,美国加征关税时,从美国进口的零部件成本增加,企业寻找替代供应商需投入资金用于产品适配和认证。现在关税调整,从美国进口零部件的成本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市场变化:
美国市场:此前高关税使中国制冷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萎缩,美国进口商因成本上升减少从中国的采购量。关税调整后,中国制冷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得以恢复,美国进口商可能会增加采购量,中国制冷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有望逐步回升。
全球市场:此前受美国市场形势影响,中国制冷企业拓展其他海外市场,引发全球市场格局调整。现在美国市场关税降低,企业可能会重新平衡全球市场布局,对其他市场的投入力度可能会相应调整。同时,部分原本流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订单可能会回流到中国。
产业升级:关税调整使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有所缓解,但产业升级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企业仍需加大在节能、环保、智能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以适应全球市场对制冷产品的更高要求。例如开发更高效的制冷技术和节能设备,探索应用新型环保制冷剂,以及加大智能制冷产品的研发力度等。
产业链重构:此前为规避美国关税壁垒,部分中国制冷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关税调整后,企业可能会重新评估海外生产基地的布局。一些在海外建厂的企业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如当地生产成本、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调整生产计划和供应链布局。同时,企业也可能会加强与国内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优化国内供应链,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