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27日,主题为“敢为创新,奋楫同行”的TCL工业研究院20周年庆典在惠州举行。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庆典活动上发表讲话,强调了未来TCL技术发展的战略方向。以下为讲话全文分享:

创新破万“卷”智启新未来在TCL工业研究院成立2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2025年6月27日)
各位同事: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共同庆祝TCL工业研究院(工研院)成立20周年。在此,向工研院全体同仁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二十年来,工研院锚定显示与智能两大主航道,在动态背光、智能电视系统、印刷OLED/QLED、AI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了一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跃变之路。

在我看来,工研院这20年的发展体现了三个特点:
首先是敢为人先的布局远见。工研院始终保持着对技术趋势的敏锐嗅觉,2006年,我们率先开发了区域动态背光技术,核心专利首次实现了中国企业对国际半导体领先企业的专利授权,引领了当时乃至现在的液晶电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2010年,我们瞄准趋势,研发出基于Android(安卓)OS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成为国内最早开展互联网电视内容运营服务的企业,推动了传统电视向智能电视的转型升级。
二是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面对印刷OLED这一“无人区”产业领域,我们历经11年奋斗,终于实现在印刷OLED关键材料、器件结构与工艺等领域取得全链条突破,助力TCL华星于2024年11月建成印刷显示量产线并实现商业化,其核心技术被国家权威单位鉴定为国际领先。2024年我们还成功研制出行业领先的14吋印刷QLED样机,累计布局了超过2900件专利,居全球第二。
三是技术价值的产业化的实现能力。工研院不仅追求技术突破,更注重产业落地。我们从2016年开始AI布局,目前已实现了AI技术在制造和研发流程中的深度应用,有力地加速了TCL整个产业向智能化转型的步伐。2023年,我们发布了业内首个专注于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星智大模型,2025年自主研发的32B星智强推理模型在半导体显示领域能力已超越DeepSeekR1-671B。目前工研院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6000件,发明占比超95%,牵头组建了2个有行业重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形成了产业链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价值的良性循环。
以上技术成果只是工研院20年奋斗征程的部分缩影,这些技术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全体研发人员的辛勤付出,在此,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创新周期大幅缩短,新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时间越来越短;二是技术融合不断深化,多种技术的交叉创新正在催生新的产业机遇;三是创新模式发生转变,从封闭式创新走向开放式协同创新。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能在技术创新上加快持续突破,就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
技术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依靠自主研发、人才储备和长期的投入,通过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夺得先机。未来,TCL工研院要坚持如下技术发展战略:
第一,要持续提升技术战略的前瞻性和系统性。战略能力决定着未来发展的成败。工研院要秉持长期主义发展理念,深度融合产业趋势洞察与竞争格局研判,构建前瞻性技术战略体系。一方面深耕印刷显示、量子点等前沿显示技术,提升半导体显示全球话语权;另一方面以产业需要推动AI技术在制造、研发和运营等领域的纵深渗透,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二,以工程商人思维为创新导向,加速技术成果落地转化。TCL一直倡导“工程商人”思维,我们强调产品技术研发最终是要提高产品溢价和增加销售收入,实现更高的商业价值。未来,工研院要进一步加强与产业的紧密协同,锚定市场需求,更高效配置创新资源,提高研发效率,加速技术价值到商业价值的转化。
第三,要加大原创性技术突破力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当前中国制造已进入红海竞争阶段,产业内卷加剧,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技术创新,所谓“创新破万卷”。要在优势产业领域做到技术领先一步,要建立产品技术“从0到1”的创新能力,加强原创性技术研发,率先走出一条别人没有走通的新路。
第四,要构建更紧密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产业链协同是竞争力,更是生存法则,我们要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建技术创新生态,用好我们牵头成立的2个国家级创新中心,聚集行业优质创新资源,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加速探索突破前沿科技,推动企业和行业整体技术研发能力提升。

最后,我想强调,TCL的企业经营理念是“战略牵引、创新驱动、先进制造和全球经营”,其中“创新驱动、先进制造”的能力都是建立在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纵观科技制造企业的发展,在过去十年的激烈竞争中,有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脱颖而出,但另外也有很多企业在这一轮竞争中被淘汰了。
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我相信最重要的是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一是产品技术的迭代升级的能力;二是开拓新的产业赛道,形成第二第三的增长曲线的能力,三是推动先进制造的产业能力。这些能力是在过去十年竞争中推动产业优胜劣汰,而TCL仍能够走在行业第一集团的关键。
从未来来看,TCL工业研究院将聚焦在AI技术和新型显示技术发展,我们要坚定这两个技术的方向。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在AI大模型、AI+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工研院还要进一步加快步伐。因为在这个领域技术能力的提升,将极大影响TCL核心产业的竞争力。
在AI的工业应用领域,过去几年我们将AI技术应用于半导体显示行业,显著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我们的目标是通过AI技术进一步增强在半导体显示产业的能力,未来在该领域实现技术领先。
而AI+机器人技术将极大地提升未来智能终端产品的竞争力,成为决定智能终端产业竞争胜负的胜负手。这一技术组合不仅会推动产品技术的迭代升级和结构优化,还将催生全新产品形态,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空间。回顾过去几年,AI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催生了一批新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创新型AI产品的突破,迅速确立了行业地位。一个成功的AI项目往往能在产业价值和市场价值上超越传统企业多年的积累。因此,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地运用AI+机器人技术,以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赢得优势。

各位同事,全球科技创新正在加速重构产业格局,这既带来挑战,更蕴含机遇。站在20周年的新起点上,我相信,工研院定能继续保持敢为创新的精神,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让我们共同期待工研院为TCL实现全球领先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共同开创TCL技术创新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18273191781
bao@hvacr.cn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