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光热发电因其清洁、稳定、可调节的特性,正在成为新能源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13日至15日,一年一度的光热行业发展盛会——2025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在西安盛大开幕。这是汇聚全国光热领域顶尖智慧与最新成果的重要舞台,来自科研机构、设计院、设备制造商、项目运营方等各方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光热发电的技术进步与未来趋势。
复盛集团北京复盛机械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王成刚受邀参会,并以《光热行业压缩空气运用的经验总结及未来发展详谈》为主题,分享了复盛在多个光热项目中的一线经验与深度思考。他的演讲以实战为底色,既有技术细节,也有行业视野,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共鸣。
光热发电背后的“无名功臣”

在光热项目中,塔式聚光系统、熔盐储热系统等往往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但在这些大型核心装置背后,有一个低调却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压缩空气系统。
压缩空气在光热项目中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关键时刻能救场”:在紧急情况下,压缩空气能吹扫熔盐,避免堵塞和固化;在日常运行中,它为执行机构和气动设备提供动力;而在安全保障上,它又是联锁和控制系统可靠动作的“底气”。
虽然压缩空气系统在整体投资中的占比不高,但一旦失效,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会导致整个光热机组被迫停运,造成高额的经济损失。正如王成刚所说:“光热项目的核心不只是聚光和储热,所有保障系统的稳定性才是发电效益的底线。”
复盛的高海拔实战经验
我国的光热项目大多布局在高DNI(日照直射辐射)地区,也就是海拔高、气压低、昼夜温差大的荒漠无人区。这些极端环境对空压机提出了与普通工业场景完全不同的挑战。
在哈密塔式50MW项目、中广核德令哈项目、阿克塞项目等的实践中,复盛也总结出多条关键经验:
冗余设计必不可少: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低,压缩机的排气量就像是运动员在缺氧环境下跑步——会明显衰减。复盛在设备选型时,会按空气状态方程结合当地极端高温条件进行计算,并增加额外冗余,确保储气罐始终有充足的安全余量。
水冷+耐蚀材质优质组合:在高温差、空气稀薄的条件下,水冷设计可以减少风冷机型受环境影响的不利因素。对于冷却水质较差的现场,复盛建议使用水滴型铜换热器或海军铜、不锈钢等耐蚀材质,显著延长换热器寿命。
低负载下如何防锈:光热项目的中压空压机年运转时间仅600–1000小时,大部分时间处于待机状态。频繁的“热停冷起”会导致压缩腔结露并腐蚀,复盛在选型中倾向使用不锈钢或其他耐蚀内腔,降低锈蚀风险。
备件与维护周期预留充分:光热项目远离人烟,备件供应周期往往很长。复盛在方案中会预留超裕量备件,并延长维护周期,降低现场运维成本。
这些实战经验,既源自复盛多年的工程沉淀,也是对客户“全生命周期保障”理念的最佳体现。
未来趋势:集中化、标准化与高效化
在演讲中,王成刚不仅总结了经验,还抛出了对未来的思考——
集中空压站供气:随着多塔电站的兴起,可以考虑由一个空压站集中供气,减少单机闲置率,延长设备运行时间,让投资更经济。
选型标准化:目前每个项目空压机型号不一,增加了运维复杂度。未来如果能统一规格,将大幅提升兼容性与效率。
储罐压力提升:通过提升储罐额定压力,在同样体积下存储更多压缩空气,或在同等需求下降低储罐尺寸,从而节约成本与占地。
这些设想不仅有助于降低光热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也为压缩空气系统在其他新能源领域的推广提供了参考。

复盛的行业担当
在演讲过程中,王成刚的分享多次引发与会专家点头认可。尤其在谈到“集中空压站供气”的构想时,台下嘉宾展开热烈讨论,不少参会者表示,这样的设想一旦实现,将显著提升光热项目的整体运行效率。会后,更是有不少光热行业大咖纷纷前来交流、提出进一步协同发展的合作期望。复盛也希望能随着光热行业的发展与技术迭代,步步亦趋,为光热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基础压缩空气保障!
作为国内空压机领域的领先企业,复盛集团在光热发电这样一个相对新兴的市场上,始终坚持用长期稳定的工程实践支撑技术方案。从设计选型、现场调试到长期运维,复盛不仅提供设备,更用“全生命周期思维”帮助项目方成功解决难题、提升效益。
“我们希望,未来不管光热项目建在多高的高原、多远的无人区,压缩空气系统都能稳定运行,不成为制约发电的短板。”王成刚说。
西安光热大会上的这场分享,不只是一次经验总结,更是复盛向行业释放的信号——稳扎稳打、持续创新。在“双碳”战略的驱动下,光热发电正加速前行,复盛集团愿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把荒漠化作“太阳花田”,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